“哪款车性价比最高?”“订车有什么优惠?”……镜头前,主播站在空无一人的展厅,实时回答网友提问。这是近日浙江省绍兴市一场直播卖车活动的场景。
近期,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包括导购、企业高管、健身教练、银行柜员甚至市长、县长等,纷纷变身主播登上屏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道新风景。
“直播热”助力“云复工”
防疫期间,“宅”成为大部分人生活的常态。在此情况下,许多实体企业和门店把直播作为“云复工”首选——银泰百货的上千名导购员变身“云柜姐”直播带货,一名导购直播3小时服务的消费者人数,相当于之前6个月接待的客流;一汽-大众公司将几个部门的负责人组织起来,推出“高管直播天团”,在抖音直播几十场,向观众介绍产品亮点、销售政策及产品如何维修、保养等;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商家集中“云开市”,在淘宝直播间迎接全世界的消费者,共赴一场热闹的“线上集会”……
在服务行业,店主靠直播各显神通,留住客源。餐饮店靠网络“主厨直播”维持“烟火气”。在直播中,顾客与厨师们互动,甚至可以调配自己爱吃的口味。健身房、舞蹈班通过直播在线教学,指导学员们在家锻炼。
不少电商平台还开展“直播+助农”新模式。在海南、江西、浙江等地,一些市长、县长亲自出马,在互联网平台担任出镜“主播”,亲自“带货”。部分银行在直播中向中小企业推广贷款业务,不仅介绍申请方法,还设置问答互动、抽奖送礼等环节。
据淘宝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该平台新开直播的商家数环比增长719%,每天有约3万新的直播商家入驻。直播商家的订单总量平均每周以20%的速度增长,成交金额跟去年同期相比翻倍。
春招大幕刚刚启幕,云南一所职业院校就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该校直播专业毕业生提前找到了工作,成为当下“直播热”的一个缩影。
拓展传统行业的经营半径
疫情发生以来,依赖线下客源的企业和商家遭受巨大冲击。一方面,出于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不少门店选择暂时停业;另一方面,为了减少感染风险,消费者大多足不出户。即使商家开门营业,也面临客流稀少的窘境。开拓销售新渠道、探索数字化转型,成为许多企业在困境中必须面对的课题。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预计今年中国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将达5.24亿人,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作为去年最为火热的新兴商业模式之一,直播电商在防疫期间迎来新的发展高潮。
一方面是疫情带来的线下消费停滞,另一方面是需求积累之下的线上市场复苏,电商直播成为联结“暂停营业”的商家与“足不出户”消费者的核心中枢。字节跳动的一位工作人员指出,直播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了传统行业的经营半径。许多传统行业乘势而为,抓住这一机遇,大大降低因疫情造成的损失,甚至找到了新的增长机会。
在“拼多多”新农业农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韩东原看来,防疫期间,消费者更加注重购物的安全性与便利性。直播的一个好处是“所见即所得”,能够帮助消费者建立对产品品质直观的信任感;同时,直播把单向购买变成双向互动,交流更有温度和趣味性,增加了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尤其是当前的“直播+助农”,为农产品产销对接提供了新模式。
对“直播经济”需加强监管
在热闹的“直播带货”市场中,一场成功的直播并非易事,需要多方合作才能成就。
为了帮助线下商家更好地“云开市”,各大电商及短视频平台纷纷抛出橄榄枝。早在2月10日,淘宝直播就宣布全国所有线下商户均可以零门槛入驻,并免费使用运营工具。数据显示,每天到淘宝大学学习直播运营的新主播超过1万人。抖音、快手等平台也推出优惠举措,免费为所有线下企业及商家开设线上直播及销售服务,拉动各行业的直播电商业务。各大物流公司逐渐恢复运转,为“线上直播,线下物流配送”这一电商新业态提供了保障。
与此同时,红火的“直播经济”也需加以管控,否则容易引发信任危机。今年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9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以“直播经济”为代表的消费新场景带来的维权挑战引人关注。一些商家或主播涉嫌夸大宣传推销,“名品”变赝品,“好货”变“水货”,误导了不少消费者。
在“直播经济”热潮不断高涨的当下,各大平台更需完善内容审核及诚信评价机制,约束商家的行为。对商家和主播来说,诚信经营才能真正抓住“直播经济”的风口和红利,实现自身长久发展。
从长远来看,随着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未来“直播经济”的价值有望进一步凸显。业内人士指出,传统行业试水“直播”,不仅是防疫期间的权宜之计,更是朝着线上发展趋势迈进的重要一步。在新的挑战下,各行业需积极拥抱变化,在实践中培育出符合产业发展的直播路径。(李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