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扭住科技创新,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这两个关键问题,精准发力,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当前,我国制造业在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面临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并存等制约与挑战。
保持战略定力,检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制造业规模呈快速壮大态势。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备,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创新能力攀升,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多点突破、群体性跃升,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
当前,尽管制造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脊梁,但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有待破解。
一是大而不强。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全球第一,但大而不强的问题尤为突出。产业基础能力相对不强,重要基础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较高,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低;产业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锁定问题有些突出;产出效率相对不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仍落后于传统制造强国。
二是全而不优。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发展,以品质、品牌为核心的优质供给存在不足。从产品结构看,低端产品供给过剩与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从产品质量看,中高端产品和个性化产品缺乏,“中国制造”质量竞争力不够强;从企业品牌看,自主品牌的培育能力、市场竞争力相对不足,世界级知名品牌偏少,从“做产品”到“做品牌”的转变任务艰巨。
三是创而不新。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仅为5.5%,基础科学研究短板比较突出;核心关键技术依赖度相对较高,核心芯片、工业软件、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面临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的问题有待突破;技术积累有待提高,工业基础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相对不高。
四是链而不畅。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制造业链式转型升级,加快产业链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步伐,但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链创新链对接不畅,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脱节,产业链关键节点的自主技术存在短板弱项,创新链对产业链升级的支撑不足;产业链价值链升级不畅,我国制造业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不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以及国内产业配套能力较弱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价值链的攀升;产业链掌控力不强,产业链技术自主性及安全性、稳定性不足,高技术产业供应链风险较大。
五是聚而不群。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然而,目前我国具有全球引领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不多。世界级引领型企业不多,兼具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引领力的龙头企业数量偏少;集群内部协同发展水平不高,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需求对接、业务关联、市场融合、经营合作的产业生态群落有待完善;以要素资源利用效率为代表的集群集聚效应不高,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资源消耗量较大、污染排放量大等制约制造业向绿色化转型升级。
发力短板弱项,抓住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两个重点
第一,扭住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基础能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基础技术、基础软件、基础装备、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等若掌握在他国手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产业基础能力的内核有三个维度,提升的关键应靠扭住科技创新。首先,由自主研发支撑的自主能力,我国一定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确保“卡脖子”技术不受制于人;其次,由自主技术支撑的安全能力,从制造业研发系统到生产系统、商业系统的全过程,包括设备安全、控制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的产业链全方位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再次,由技术创新支撑的持续能力,依靠技术迭代能力不断推动产品更新、服务升级,进而实现日益趋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扭住科技创新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需多管齐下。一要集中优势力量,努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先进基础工艺和基础零部件;二要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支持引导、应用示范、产业化推广等,强化“官产学研金”协同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增加对原始创新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三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优化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基础创新活力、优化基础创新生态。
第二,聚焦融合高效,全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链是实现终端产品生产制造及整个产业价值增值的完整体系,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决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
一要提升产业链优化水平。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需要对产业链进行增减、整合甚至重组、再造等优化,来解决产业链低端化、低质化、低效化等问题。产业链优化既要在精准识别、研判的基础上去掉“剩”的、拉长“短”的,也要扩大优的、增加新的。特别是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手抓”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提升产业链优化水平上下功夫,既不能简单做减法,不可机械地调小甚至调没传统产业;也不能简单做加法。应立足产业基础和禀赋特色,切忌一拥而上发展热门产业,而是要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目标导向,淘汰过剩、落后产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填空式、替代式、增强式、延伸式、储备式为产业链优化重点,以延链、补链、融链为产业链优化路径,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
二要提升产业链融合水平。第一,加快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有机融合,以科技、金融、人才等现代化发展要素的契合式注入来驱动现代化产业链发展。尤其是制造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战场,要突破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之间的环环相扣式低端锁定,就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更好地把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统筹联动起来,以链式融合创新提升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和创新话语权。第二,以智能化引领产业链融合创新,加速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优化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以产业链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拓展制造业换道超车的机遇和空间。密切关注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区块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在组织、平台、业态、模式及至市场、服务等的突破式、重构式创新。第三,深化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鼓励立足区域产业特色探索两业融合新路径,大力培育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企业拓展定向研发、咨询设计、系统集成、运维管理、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领域,以“生产+服务”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新兴制造业蓄势赋能。
三要提升产业链集约水平。产业链内部要素、产品、价值的传递交换属性,使得绿色、集约、高效成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构成。首先,以绿色发展提升产业链集约能力。充分发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链式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产品,不断壮大更能满足需求升级、更具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供给。其次,以产业集聚集群促进产业链集约发展。产业链上各产业部门的集聚集群化空间布局是规模效应和集聚经济效应下的企业适应性选择,要以全球化视野加强开放合作,立足资源禀赋、聚焦主导产业、壮大特色优势,打造具有引领性和竞争力的链式产业集群。再次,以要素集约利用提高产业链集约效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是制造业生命力、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要持续推进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以清洁、高效、低碳、循环为导向打造绿色供应链、改造升级产业链,全面推动产业链品质提升、效率变革。(谷建全 王玲杰 刘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