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体育,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中国信息化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中文
返回旧版
网站首页
极速体育,足球即时比分直播:协会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协会领导
协会机构
分支机构
协会媒体
协会大事记
联系我们
协会要闻
协会工作
活动预告
协会会员
会员加盟
常务理事单位
理事单位
会员单位
通知公告
业界动态
智慧社会
智慧农业
智慧生活
智慧教育
智慧医疗
数字化转型
动态
理论
IT与服务
IT运维
信息服务
国际资讯
动态
理论
会展信息
地方动态
新闻动态
经验做法
信息安全
行业新闻
安全方案
专家观点
最新观点
信息化研究
政务信息化
动态
理论
新一代信息技术
移动&物联
大数据
云计算
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信息化
理论
第一解读:政府信息公开须破两大“壁垒”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7-04-25
有人感慨:新闻记者在行使新闻报道权的时候,再也不需要像地下工作者,再也不需要低三下四,征求当地政府官员的意见。然而,政府部门要全面迈入信息公开时代,从观念转变到技术支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网评论员解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民知情权的后盾
人民网第一时间约请人民日报评论员陈家兴对发表评论,陈家兴撰文指出,条例在总则中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本身,体现的也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制度维护。在这个意义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有了一个有力的制度保障,无疑,这是社会和谐的福音。
条例对于公民的知情权提供的保障是全方位的
仔细研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们发现,条例对于公民的知情权提供的保障是全方位的。比如: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本着这些具体原则,有关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等等,这些涉及百姓利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关政府和部门应当公开。而对关涉自身不准确政府信息记录,公民有权要求予以改正;对相关政府信息,公民可主动向政府申请获取;公民知情权若被侵犯,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来执行
有一句话我们经常提及:再好的制度也要靠人来执行。如果在执行中走样或打折扣,其本身亦是对法律尊严的伤害。诚然,有了这个条例,各级政府机关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但很多事情做起来并非这么简单,有太多的因素左右了执行力。许多法律法规就是这样得不到遵循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公民的权利,也要靠公民自己来依法维护。每个公民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的增强并付诸实践,必会大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国务院法制办答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立三项主要制度
4月24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张穹介绍了温家宝总理日前签署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条例确立的主要制度有这样几项:政府信息的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制度。
张穹说,政府信息公开要处理好公开和保密这一对矛盾的关系。为了使政府信息公开既保证公民和法人、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又要防止出现因公开不当而导致失密、泄密,从而损害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发生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况。条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并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的保密审查机制。行政机关公开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前,应当征得第三方的同意,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
规定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 防止随意性
张穹说,从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来看,一般都没有规定主动公开的范围,而只是规定了不公开的内容。除了不公开之外的,都应该公开。这就是所谓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我们在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时候,从两个方面也体现了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一方面条例规定了主动公开的基本要求和公开的内容,也规定了各级政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重点,还规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申请公开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规定了政府公开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不能公开,除此之外,都可以公开。
前景展望: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带来六大变化
一,条例的制定,将把信息公开从单方面的恩赐变成了申请人的权利,公众有权获得政府信息。如果政府机关再随意缩小公开的范围或者拒绝公开应该公开的信息,公众可以通过条例规定的渠道寻求救济。
二,条例的制定,将大大地扩大公开的范围,政府机关不但要公开办事程序与结果,还要公开手中掌握的大量信息。
三,条例规定的程序将更为多样和严格,既有主动公开又有依申请公开,既有法定公开形式,又有非法定公开形式。尤其是将实行依申请公开的引入,是条例的一个亮点和创新。
四,条例将提供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救济途径,以通过独立审查有效地解决争议,监督政府机关依法公开信息。
五,就政府信息资源利用、基础数据库建设、信息安全、政府信息共享、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规定。条例的实施,必然会加速这一进程。
六、就条例作为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可以说是目前公开领域效力层级最高的法律依据,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法律的权威性。
困难仍存:政府信息公开至少要突破两个“壁垒”
有的地方和部门政务公开形式主义严重
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迟耀云坦陈:有的地方和部门政务公开不规范,随意性较大,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一些部门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不细致,让群众如雾里看花,看不明白;有的甚至从部门利益出发,公开内容避实就虚,形式主义严重。
政府信息公开至少要突破两个“壁垒”
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认为,政府信息公开至少要突破两个“壁垒”:一是观念,一是技术。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把信息当成自己的“特权”,既不愿主动公开信息,也不愿应公民、法人等请求被动提供。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和运作,思想观念的障碍最难突破,又必须突破。至于技术上,信息公开需要专门机构、媒体、网络、电子政务等相应技术的支撑,让老百姓不但能及时获得其工作、生活和参与国家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而且是真实、准确的信息。
他说:“这两个‘壁垒’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面突破。中国政府要真正全面实现信息公开,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始,老百姓已看到了希望。”
在政府信息公开中要防止“假公开”
宋功德把政府信息公开分为三个层次:低层次的公开,只公开结果;中层次的公开,不但公开结果,还要给个说法?D?D公开理由,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内部政策规定等;高层次的公开,是全过程公开。不仅公开结果和理由,而且让公众身临其境、扮演角色、参与较量,参与决策全过程。“不仅是透明政府,而且是开放政府。”
他说,即将公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实施中既要防止把不重要的信息公开、重要的藏起来的“假公开”;还要防止把信息公开的内容和对象减少的“缩水公开”。同时,要积极完善和全面实施相关救济制度,不让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沦为“美丽的花瓶”。
政务公开的阻力来自管理体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政府体系长期习惯于操作不公开,缺乏基本的透明度,这种状况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惯性;而要改变它,自然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能不公开的尽量不公开,因为公开了以后,透明度提高,公众对权力监督力度就大了,自由裁量权可能就比较小。公众监督的力度越大,对政府权力行使的要求就越高,自由裁量的难度就越大。从主观上来讲,官员更习惯于能不公开就不公开,这种惯性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数据解读:中国政府快步迈向“信息公开时代”
政府公开信息从有权“赐予”到有责提供,公众获得信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公共治理,行政过程公开从结果到全面,中国政府正加速走向开放型政府,但前面的路仍很长……
行政权力透明运行
数据:
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截至2006年6月,使用“.gov.cn”域名的政府网站就有近1.2万个。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副组长干以胜说,中国政务公开经历了一个自下而上、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这是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决定的。
公开不再是“恩赐”
数据:
全国31个省区市和36个国务院部门制定了政务公开规定,其中,11个省(市)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地方性法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起草过程,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理念是“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要加强信息公开的组织建设,完善信息公开的救济制度。
谨防条例执行“缩水”
数据:
2004年和2005年两年间,上海市针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分别达到25件、183件和35件。
政务公开在中国,已取得了上上下下的普遍共识。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均对政务公开提出要求;中办、国办专门下发《极速体育,足球即时比分直播: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目前,国务院有55个部门及直属单位建立了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36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各级政府政务公开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专家看点:政府提供信息是义务而非恩赐??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甄小英:信息公开体现民主
人民网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甄小英。甄小英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是一种必然趋势,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性。一定程度上讲,只有信息公开,才能最大限度体现民主。她强调,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服务机构,信息服务也是国家政府服务人民的一种方式。政府信息的公开是一个需要逐步确立、逐步实现的过程。
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政府提供信息是义务而非恩赐
“身为一名行政法学者,以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获取政府相关信息,还得托关系、走后门,有时还是得不到。普通群众想了解政务信息,就更费劲了!”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现身说法。他认为,“政府主动或应公民请求提供信息,应是政府的义务而非恩赐!作为服务政府的‘服务’,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即应是向公众提供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国家行政学院副研究员宋功德:施政越透明,公众越理解
国家行政学院副研究员宋功德说,政务信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政务信息公开是政府向公众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施政越透明,公众越理解,接受度越高。这也是WTO的透明度原则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
清华大学教授于安:政务公开已成政府施政的基本制度
目前,全国的乡镇政府和县级政府所属部门已普遍设立了政务公开栏,县级以上政府定期发布政府公报。清华大学教授于安表示,政务公开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公开渠道更为多样,公开内容更注重服务。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教授周汉华:政府公开信息成法定义务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教授周汉华,参与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起草。他认为条例的出台,将使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上两个台阶:一是公开的内容。以前主要公开办事依据、程序和结果,而条例将会拓展为全过程的公开,包括政府掌握的大量相关信息等;二是公开的定位。政府公开信息,不再是“恩赐”,而是职责,是法定的义务。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政务信息公开克服“信息不对称”
社会公众是纳税人,是公共权力的基础;社会公众把一些权力给了政府,让政府代替公众来行使权力;而社会公众作为政府的主人,有权了解政府信息。所以在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首先要把本末搞清楚,要弄清楚谁是谁的主人,这是最基本的关系。但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据了解,过去政府机构控制公共管理80%的信息,而被企业、社会公众掌握的政务信息最多不超过20%,政府与社会公众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信息不公开导致社会公众不知情;而不知情就无法准确表达。政府决策是对还是错,是否需要改善,社会公众无法做出准确判断。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专门机构,就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2002年5月,该机构接受国务院委托着手起草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立法。
2002年7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起草成文。草案共7章、42条,包括了条例条文、理由、说明、背景以及面临的立法难题等项,估计约13万字。
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推广应用组负责人说,由国务院信息办会同法制办制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目前已完成草案起草和说明稿并上报到国务院。
2006年3月17日,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举行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发布会上,国务院信息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被列为国务院一类立法计划。
2006年12月11日,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被列为国务院2006年一类立法计划、预定年内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在保守国家秘密的前提下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3月2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何勇在会上强调,2007年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极速体育,足球即时比分直播:政务公开的战略部署,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准备工作,以政务公开的实际成效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
加强政府网站的办事功能
下一篇:
政府电子化采购进程中应警惕“信息孤岛”
地方动态
中国信息协会数字碳中和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第十四届能源企业信息化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2024(第九届)中国数字服务产业发展年会在广州圆满落幕!
2024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总决赛在南京圆满举行
协会要闻
通知公告
•
中国信息协会获评4A级全国性社会团体
•
中国信息协会数字碳中和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
第十四届能源企业信息化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
2024(第九届)中国数字服务产业发展年会在广州圆满落幕!
•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考察调研国机数科
•
2024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发明大赛总决赛在南京圆满举行
•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出席2024中国文化计算大会
•
2024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
2024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总结发布会成功举办
•
2024(第六届)全国政务热线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
极速体育,足球即时比分直播:公布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决赛结果的通知
•
极速体育,足球即时比分直播:推荐中国信息协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
声明
•
严正声明
•
严正声明
•
中国信息协会极速体育,足球即时比分直播:办公地址变更的公告
•
免责声明
•
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拟推荐项目公示
•
严 正 声 明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拟推荐项目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