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在未来三年为“新基建”投入2700亿元,聚焦“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四大重点领域,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新根基,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通过实施25项建设任务、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到2022年,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将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是扩大有效投资、赋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4月2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共35条。昨天的发布会,通过对《行动方案》的详细解读,勾画出上海版“新基建”的图景。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特点凸显
上海版“新基建”最显著的特点,可以说是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对产业发展和城市运行的赋能。“35条”既包括对5G、数据中心等“城市数字底座”的大手笔投资,也注重以创新手段提升各产业领域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基础研究、在线新经济、城市交通等提供坚实的硬环境。简单说,上海版“新基建”的立足点就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介绍,上海将通过三年努力,在“新基建”领域实现“四个率先”——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率先形成全球综合性大科学设施群雏形,率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大规模城市公共数字底座,率先构建一流的城市智能化终端设施网络。
为此,上海将推进四大行动:以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网络建设”;以创新基础设施为主的“新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平台建设”;以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终端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版“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相比,一大差别就是投资主体将以市场为主,政府主要发挥引导作用。据马春雷估算,未来三年,上海48个“新基建”项目涉及的约2700亿元投资中,75%以上将来自社会投资。
新网络、新平台为投资最集中领域
“新网络”“新平台”是上海“新基建”的重点,也是投资最集中的领域。
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建明透露,在新网络、新平台这两大领域,上海已梳理出70多个推进计划明确的重点项目,以及20个储备项目,未来三年总投资约2000亿元。
根据“新基建35条”,新网络建设主要包括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集群,建设100家以上的无人工厂(含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带动15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等。
5G是新网络的重点和热点。迄今,上海已建成5G室外基站和室内小站均超过1.8万个,接下来将以“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节奏加速布网。今年全市将投资近100亿元新建1.2万个室外基站和3.2万个室内小站,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地区网络全覆盖。全市5G平均下载速率将超200兆,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主要商圈、机场将超500兆。
新平台将重点建设城市全要素数据资源体系,包括新一代高性能计算设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基础支撑平台、数字孪生城市、医疗大数据训练设施、人工智能(AI)多算法训练试验平台等,从而充分利用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的海量数据资源优势。
作为拥有特殊地位的新平台,上海已建成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达12万机架。但到明年一季度前,全市数据中心还将增容50%,达18万机架,涉及直接投资120亿元和间接投资380亿元。
新设施、新终端释放创新潜力
新设施、新终端极速体育,足球即时比分直播的是围绕行业需求,进行点状布局,充分释放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潜力。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介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国之重器”,是上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接下来,上海将持续推进光子科学设施群建设,并在生命科学、海洋科学、信息科学等前沿领域推动一批基础科学设施预研,争取国家支持。
在重大产业领域,上海将围绕三大战略性产业持续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包括电镜中心、先进医学影像集成创新中心、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创新中心等,为打造若干“千亿元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在布局重大设施的同时,上海还将在交通、商贸、物流、医疗、教育等领域,加快终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以交通为例,今年将新增50公里的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启动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建设;未来几年,将新增汽车充电桩10万个,实施新一代“全息感知与智能管控的智慧道路”研究试点,利用5G、AI、物联网等提升自动化港口建设能力等。
为培育新经济、壮大新消费,“35条”中也规划了一批终端设施。市商务委副主任周岚介绍,为强化电商末端配送的智能化,上海将在三年内新建3个城市冷链物流分选中心、300个社区生鲜前置仓、1.5万台智能取物柜;为发展智慧零售,将推动智能售货机、智慧微菜场、智能回收站等智慧零售终端的发展,并支持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商业零售场景的深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