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体育,足球即时比分直播

图片

信息交换平台是电子政务新阶段战略性选择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0-09-25

一、地方电子政务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从几年的发展和现状看,地方电子政务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家电子政务框架称之为深入应用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资源的整合应用。 

几年来地方电子政务经过逐渐探索和不断积累,不少地方已经建成了众多的应用系统。作为一般规律,按这种轨迹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应进入整合阶段,整合相互孤立的应用,整合零散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范围和程度,从而提高地方电子政务的整体效能,以支持政府工作目标的实现。 

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整合是相辅相成的。地方电子政务发展到目前阶段,尽管积累的业务数据总量可观,但由于这些数据分别由相互孤立的应用系统产生和管理,其服务范围局限在个别应用或部门内部,各个数据库之间存在数据重叠,不但带来了大量的重复采集,更存在着大量的不一致现象。应用系统越多,这种现象越严重。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问题会成为主要矛盾而制约系统的整体效能。而电子政务建设的真正效果恰恰在于整体效能的提高。因此必须对这些相互孤立的数据集合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并建立合理的更新机制,做到一数一源,避免重复录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从而成为能在全局范围内为众多应用所共享的信息资源。在这种整合的基础上,地方电子政务才能够继续扩大规模、深入发展,不但提高每一个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出电子政务的整体效能。 

 根据地方电子政务发展的轨迹和现状看,信息资源整合和应用整合是跨入新阶段的迫切任务。 

二、地方电子政务有待加强的两个方面 

从信息化角度看,电子政务的工作对象是数据和信息,电子政务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交换、共享和协同,而协同的前提是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地方电子政务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而整体性、系统性的主要表现是交换能力的飞跃、共享程度和协同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提高。从目前情况看,地方电子政务在这些方面亟待加强。 

1、数据交换方面 

 地方电子政务目前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数据交换能力,但其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大多数地方目前采取的交换模式属于面向应用的、点对点的交换。每个应用系统针对本身的需要专门开发专用的数据交换子系统。例如网上审批系统、社保系统、OA系统等。这种面向应用的数据交换系统无疑是与应用系统紧耦合的,随着交换内容、格式、交换数据的结构变化,交换系统也要跟着修改。将来新的应用系统会不断上马,按照这种做法,不但重复投资,更会形成许多个交换平台,交换路径纵横交错,交换接口众多,给开发带来巨大的工作量,Gartner Group根据调查统计,用户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30%-40%的费用都浪费在与业务逻辑无关的各种接口的开发和维护方面。 

 过去应用较少的时候,应用之间、个别部门之间通过建立专门的点对点的交换满足了当时的需要,但随着应用的大量增加,参与交换的部门越来越多,接口数按n(n-1)规律急速增加。对于有8个应用系统的情况,如果采用传统的点对点互连的方式,则需要56个接口。每一个接口都需要根据节点单独设计。所以随着节点的增加,这种点对点的交换就显出了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交换复杂,开发成本高,维护困难,交换的安全性、可靠性都无法保证等。如果采用数据交换平台技术,接口数量很少,8个应用系统只需要16 个接口,且采用统一的接口标准,不同的节点要完成交换,只需要进行适当的配置,无须单独编程,不但经济,且能保证数据交换的可靠、安全和交换效率。 

目前,地方应用系统还不是很多,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都还不多,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进,这些数据交换量将迅速扩大,交换节点迅速增加,如果继续维持面向应用的点对点的交换模式,交换将会成为制约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的主要矛盾。所以从全局和发展的角度看,作为一个战略性选择,各地都应尽早建立统一交换平台,来解决现有和未来应用系统的交换要求。 

2、信息共享方面 

地方电子政务在公众服务、市场监管、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全面深入发展有赖于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的实现。共享的目的是对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而目前电子政务的信息共享程度很低,尤其是部门之间、应用之间的共享。 

辖区市场、经济、行政、市政、政务公开等方面的信息一旦从孤立的、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状态,经过规范化采集、整合、管理,变为彼此关联的、家底清楚的信息体系,成为常变常新的活水资源,就形成了对地方的管理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的宝贵资源。 

三、地方对共享交换平台的客观需求 

建设地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是解决上述共享与交换问题的关键措施,共享交换平台是推动和实现资源整合和应用整合的必要基础设施。 

 1、对数据交换的要求 

对于地方电子政务,需要解决上下级的交换--例如一个区县政府,对上与市委、市政府、市级各部门之间,对下与街道、社区之间,横向区属部门之间,应用系统之间,都需要规范、方便的数据交换服务。数据交换应当独立于具体应用,与具体应用耦合关系松而清楚,不随应用的变化而变化;保证数据可靠传输和安全传输;提供统一接口规范,实现异构系统之间、不同格式数据的交换。 

 2、对数据共享的要求 

 区属部门可以共享的信息资源按资源所处位置可以分为两级:市级信息资源、区级信息资源。按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规划》的设计,区属部门对市级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经由区级平台才能实现。 

人口基础库、法人基础库等基础数据资源部署在市级数据中心,由市共享交换平台管理。业务信息资源,则分为共享信息和专业信息,可分别部署在市数据中心和有关部门。按照北京市共享交换体系的规划,区级部门、街道、社区对于由市共享交换平台管理的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经由区级共享交换平台连接市级平台方能实现。 

 数据共享体系应当是一个包括数据资源、相关应用系统在内的数据生态体系。这个生态体系应该能够保持数据资源成为常变常新的活水资源。这个生态体系的建立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可以通过数据供应链机制实现(这是作者提出的一种大规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思想和方法论,旨在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和建设的有序性,将另文介绍--作者)。 

3、对资源管理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电子政务认识的不断深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将自然成为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是利用共享的前提。 

对共享资源可以采取目录管理模式,有利于领导和各个部门全面了解和利用全局信息资源。目录主要用来管理两类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其中服务是指可以重用的能完成某种功能的应用程序模块。众多的分布在已知位置的这类功能模块被打包成服务,通过目录实现有序化整理和管理,提供给大家共享,减少重复开发。 

此外,需要统一的安全认证、授权管理,统一的备份/恢复机制,统一的信息资源更新机制等。以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实现方便高效的共享。 

 4、对应用整合的需要 

 从技术上,整合需要跨越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的网络环境、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这样的复杂环境和要求只靠传统的系统软件和Web工具软件的功能无法满足,而应采用平台策略,采用中间件技术和产品,通过统一的标准规范才能实现。 

四、共享交换平台的作用 

 综上所述,地方电子政务的继续发展,需要建设统一、安全、高效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以区为例,区共享交换平台是支撑全区各部门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应用整合的基础设施,具有信息交换服务、基础信息资源服务、公共目录管理与服务、应用整合服务、认证授权服务等功能。其主要作用如下: 

1、负责信息交换功能的统一管理,可以为本级部门访问利用上级信息资源提供接入和管理服务;可以为本级信息的上传提供服务;提供同级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服务。 

2、负责汇集本级政府人口、法人、空间等基础信息资源,并为各部门提供共享服务; 

3、负责本级政府基础信息资源和共享信息资源的目录信息的统一管理,为各部门提供资源的检索与定位服务; 

4、为应用整合的实现提供技术环境和服务; 

5、负责认证、授权等基础功能的统一管理,为各部门提供基础功能服务。 

五、共享交换平台在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中的位置 

电子政务总体技术框架如图所示,包括了信息基础平台层、数据资源层、信息资源目录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层、应用系统层和门户层等多个层次,以及信息安全、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两大保障体系。 

       共享交换平台在整个框架中具有非常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该平台通过对数据目录、应用目录、服务目录、用户目录及相关元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实现对各类政务信息资源的逻辑管理,并通过目录服务、导航服务、数据交换服务、安全服务等为上层应用系统和门户获取所需的资源提供各类统一的基础支撑服务。 

六、共享交换平台的优势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将电子政务的交换共享等基本需求、安全机制、数据存储层与应用层的有效隔离功能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电子政务的应用与其底层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方式无关。各应用系统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相连,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来实现路由、数据交换和共享,为各业务系统的有效协同提供了支撑,同时又能保证各应用系统的相互独立性和低耦合性,从整体上提高了系统运作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上,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基于中间件构建。中间件是先进技术和技术标准的载体,采用中间件可使平台的先进性、可靠性得到保证

金融信息化后大集中时代的新机会

金融行业一直是IT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硬件设备商还是软件系统商,无不削尖了脑袋想挤进金融行业。 

今天,尽管国内主要银行的主要业务都已经实现了电子化,但是各项业务系统还需要进一步的整合。比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完成数据大集中工作之后,随着网点撤并和人员、组织机构的调整,对全行系统和软件的整合工作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不同层次的管理系统都已经建设,但下一步仍然牵涉到不同时期系统的整合工作。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正在面临改制考验的农信社,也都是IT建设的重点领域。相对信息化起步较慢的证券、保险行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依然可观。 

根据《中国计算机报》统计,随着国内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IT投入上不断加大力度,预测2005年国内银行业IT总投入将达到228.7亿元,比2004年的212.35亿元增长7.7%。商业银行新业务的拓展是拉动IT投资的主要动力,而证券行业的投资拉力则来自券商采取总部集中交易后对灾难备份系统的现实需求、券商部分老化设备的更新采购需求以及创新金融产品包括衍生金融产品的出现对新的证券交易平台建设的需求等。 

那么在2005年,在建设软件系统的同时,金融行业的CIO们如何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 

 打印机比智能 

存折打印机、票据打印机作为金融行业的专用打印机,除了要对它们的技术指标进行评价以外,最近又开始要求它们的智能化功能。因此除了在设计上的可靠性外,打印机厂商还在全面考虑提升打印机对各种打印介质的适应能力,从厚薄不均、缝合各异的存折本,到规格各不相同的单据、票证,以及多联发票等都要打印自如,还有类似自动解决调准问题等。 

ATM机看方案 

ATM则是在配套方案上下文章。由于选购一般不是独立的硬件采购,因此,提供一个满足银行需求的解决方案是目前ATM厂商的重点。现在各大厂商都努力在方案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上做文章。当然,现在也有一些ATM机提供商为了城市美观或保证安全而做出了一些创新机型,但是这些新型ATM目前都还不能成为主流。 

服务器牌子要硬 

PC、笔记本、服务器等的采购将在新的一年里得到延续,尽管增长速度已经明显放缓,但总量依然庞大。对于CIO们来说,PC、笔记本、服务器的成本并非第一考虑因素,质量和售后服务更受关注。因此,用户已经形成某些购买习惯,依然会选择那些老的合作伙伴以及著名的品牌,以保证质量。在台式PC领域,国内厂商占据一定优势,而在服务器和笔记本电脑领域,IBM等国外厂商则优势明显。 

存储设备可靠第一 

由于大集中之后的数据爆炸情况和数据挖掘发展,银行系统正在对存储设备提出越来越多的需求,比如容灾备份、比如数据仓库。因此,CIO们对存储设备的需求正在迅速地增长,而且银行对于核心数据系统的要求,比别的行业要严岢得多。曾经有人计算过,假如系统出现宕机,期间银行的的直接损失以每秒百万美元级别计。因此,银行存储设备选择一般都是在功能强大的基础上要求绝对可靠。 

       目前,EMC、日立、IBM等著名的存储厂商都在大力将自己的存储设备向着前面的两个方向发展。因为目前大多数用户除了安全性的问题以外,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运行效率、虚拟化和自我管理功能。其中虚拟化的特性可以管理多种异构数据,从而使现在困扰很多企业的多种数据形式并存,难以合并、难以管理的情况得以缓解。自我管理功能则可以帮助管理员完成一些重复和检查工作,节省人力,并提高安全性。 

 CIO网络产品选择标准 

首先要对企业将来的发展做一个三到五年的长远规划,确定企业将来的发展规模,提前做冗余准备,以避免投资浪费。 

另外,要考核的是总体拥有成本(TCO),这包括后期的服务成本。 

再者,网络的稳定运行和对重要数据的保护也是极其重要。

作者:东方通科技公司咨询部阎英科  
 

 

 
地方动态

中国信息协会数字生态专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出席“第二十二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

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决赛成功举办

中国信息协会会长王金平出席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

  • 协会要闻
  •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