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推进器”计划的重要一环,蚂蚁金服10月16日宣布推出专门面向金融行业的云计算服务——蚂蚁金融云,正式向金融机构开放多年积累的云计算能力和技术组件。此举除了能让金融机构摆脱传统IT架构的束缚外,还能快速获得蚂蚁金服世界级的技术能力,快速搭建起适应互联网金融需要的金融应用。蚂蚁金服CTO程立说,蚂蚁金融云提供的服务,能够有力帮助平台上的金融机构开展创新,实现向新金融转型升级。
摆脱传统IT架构束缚
适应互联网金融转型
产品推出仅半个月,用户数就超过250万,后台系统支撑能力开始捉襟见肘。为应对业务指数级的增长,3年的IT预算在几个月内用完。如果继续采用原有的IT系统,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却要面临入不敷出。
如此一脚天堂一脚地狱的情形,就真实发生在天弘基金身上。为天弘带来困扰的余额宝目前已经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最终天弘选择将系统搬到金融云上来应对,不仅成功降低了系统成本,还将清算时间由8小时缩短到了半小时,确保用户早起后能看见头天的收益。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各种现象级产品不断出现,金融业务呈现随时在线、小额频发等特点,传统IT架构成本高昂、并发能力弱、可扩展性差难以有效应付。蚂蚁金融云提供的分布式计算服务,则可以有效帮助金融机构完成这种转变。
蚂蚁金融云继承了阿里云将5000台机器连成一个集群的能力,并根据它提供的分布式技术具有可靠、一致、安全等特点,完全能够满足金融业的需要。同时,金融机构可以快速廉价地按需采购服务,无需自我搭建。这对缺乏财力和技术能力的中小金融机构意义重大,它们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搭建起一套适应互联网金融需要的系统,应对用户的爆发式增长。
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能大大提高金融的普惠性。蚂蚁金融云能让单笔支付的系统成本从传统IT架构的几毛钱降低到1分钱,单账户成本降低到传统体系的几十分之一,单笔贷款的系统成本降低到1元钱以下,从而让金融机构为用户提供无手续费转账、免小额账户年费的服务。
据悉,与传统系统架构不同,蚂蚁金融云架构将并发交易处理能力由千万笔/天,提升到亿笔/天,单笔交易成本从以“角”为单位压减到以“分”为单位,单笔贷款业务成本从数百至千元压减到1元以下,业务大变更可实现小时级投产、分钟级在线扩容。
快速具备世界级技术能力
轻松复制出“支付宝”
除提供底层的云计算分布式能力外,蚂蚁金融云还把过去10年的技术积累萃取成众多工具向金融机构开放。上云的金融机构无需像蚂蚁金服一样聘请众多技术人员,利用这些工具便可拥有蚂蚁金服相同的技术能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蚂蚁金融云开放的这些能力,是国内少有的经历过实战检验的金融云服务,分别在集团旗下的网商银行、支付宝、天弘基金等不同金融业务领域得到过验证。
蚂蚁金服首席技术架构师胡喜说,蚂蚁金服的技术每年都要经历双11的大考,具备了金融级安全、持续可靠服务的能力:能有效支撑6万笔/秒的复杂业务冲击,在30分钟完成亿级用户的清算;两地三中心,系统全年可用率达99.99%;远低于十万分之一级别的风险管理能力;EB级的数据储存能力和每天上百PB的数据处理能力。
“这代表了互联网金融最前沿的技术能力,通过蚂蚁金融云,金融机构能够用低廉的成本获得,无需自己研发。”胡喜说,与其他云平台不同,蚂蚁金融云还为入驻的金融机构提供了丰富的技术组件,用户可以轻松搭建出金融级的应用。这意味着,技术能力较弱的中小金融机构也可以据此快速搭建起一个自己的“支付宝”来。根据测算,蚂蚁金融云能让金融机构研发金融级应用的周期从3个月缩短到2周。
上云的金融机构还能获得和蚂蚁金服旗下业务快速融合的能力,再加上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相互碰撞研发出各种创新型金融产品。
引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生态圈
5年服务1000家金融机构
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表示,开放蚂蚁金融云是蚂蚁金服“互联网推进器”计划的重要一步,是技术领域向金融机构开放的最重要平台。
此前不久的9月份,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宣布启动“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在渠道、数据、技术等方面开放并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力争在5年内助力超过1000家金融机构向新金融转型升级。
要实现这一目标,光靠蚂蚁金融云一家的力量是不够的。尽管目前蚂蚁金融云已经进行了30多个产品的研发,具备3000多项功能,但还远远不能满足金融机构的需要,因此蚂蚁金融云将立足开放,联合ISV等合作伙伴一同打造云上生态圈。
程立说,只要符合蚂蚁金融云安全准入机制,即可通过API将自己的软件/服务快速对接到蚂蚁金融云上,共同为金融机构提供丰富的产品、服务和价值。蚂蚁金融云将与生态圈中的参与者一起,为金融机构输出一整套基于“互联网+”体系下的金融能力及互联互通能力。在这个完全开放的生态环境中,金融机构可以便捷地整合利用各类云服务资源,使自己专注于核心金融业务,持续创新及运营管理,推动向新金融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