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学习与研究》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称,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算力作为新的核心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从国家的战略布局到技术体系的创新,再到关键领域的突破与未来发展的憧憬,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正绘制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一、战略布局:高瞻远瞩,绘制算力发展宏图
(一)历史纵深:30年超算发展史的坚实奠基
我国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步,经历了“艰难起步”、“缩小差距”、“巩固优势”、“攀登高峰”四个阶段。1986年,“863计划”的启动为超算发展开启了发动机,1993年曙光1号的研制成功实现并行计算机零的突破。进入21世纪,天河系列、神威系列超级计算机相继问世,在世界超算TOP500排行榜上屡创佳绩,彰显了中国超算的实力与担当。这30年的积累,为新时代算力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储备和宝贵经验,奠定了雄厚基础。
(二)数据支撑:2024年最新进展的有力见证
截至2024年底,中国算力总规模已位列全球第二,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算力网正式上线,接入相当规模的算力资源,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鹏城实验室牵头的“中国算力网(China Computing NET, C?NET)”研究计划稳步推进,一期工程连通20多家公共智算中心,汇聚智能算力规模达2300P,目前已达5E多。有力推动了算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构建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权威发声:汇聚专家智慧的指引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程实验室主任高文深入剖析算力网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其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举措,算力网的建设需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算力基础设施的优化布局与高效利用,为算力网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
(四)国际视野:中国方案的卓越风采
在全球算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格局下,中国算力网建设彰显出独特的方案特色。与国外算力发展侧重于单一技术或企业竞争不同,我国借鉴电网模式,致力于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实现多源异构算力资源的高效调度与共享。这种顶层设计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模式,不仅提升了算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球算力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二、体系创新: 构建高效协同的算力生态
(一)架构搭建:多元融合的资源聚合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创新性地整合超算中心、智算中心、云计算中心、数据中心等多元算力资源,形成一个有机协同的整体。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异构融合、全国接入,构建起统一标准、多样服务的国家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这种架构打破了以往算力资源分散、难以共享的困境,为各行各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促进了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二)标准制定:规范引领的发展基石
在算力网技术研发和工程建设过程中,标准制定至关重要。中国信息协会算力网专委会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联合众多研究机构、电信运营商以及计算相关头部企业和用户,共同制定算力网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这不仅有助于统一算力资源的接入与调度,提升系统的兼容性与稳定性,更为全球算力标准化工作贡献了中国智慧,引领算力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平台建设:赋能应用的坚实载体
以鹏城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力量,积极推进算力网平台研发和建设。启智开源社区设立的中国算力网开源开放实验靶场,为技术创新与应用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环境支持。这些平台的建设,不仅促进了算力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更推动了算力在科研、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攻坚突破:攻克关键难题,推动产业升级
(一)技术攻关:突破算力瓶颈的利刃
当前,算力网建设面临诸多技术难题。网络基础设施方面,高宽带、低时延低抖动的传输要求亟待满足;芯片技术上,算力所依赖的芯片根基尚不牢固,生态碎片化问题突出。针对这些挑战,我国科研团队与企业携手合作,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从芯片设计到网络架构优化,从算力调度算法创新到软件系统的适配升级,全方位的技术攻关正稳步推进,为算力网的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推动我国算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二)模式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算力建设与运营的可持续商业模式是算力网长远发展的关键。在政府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各方积极探索创新模式。通过产学研用金介的紧密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例如,鼓励企业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运作为导向,实现算力资源的商业化运营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算力服务与金融、保险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拓展算力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为算力网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生态构建:打造协同共进的产业格局
算力网的建设不仅仅是技术与基础设施的搭建,更需要构建一个完整协同的产业生态。中国信息协会算力网专委会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为切入点,促进算力网技术多元创新与产业化联动。通过评测评估评奖、研究绿色算力计算推广应用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算力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升级;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算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国内外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
四、未来展望:引领科技革命,助力民族复兴
(一)愿景描绘:便捷高效的算力服务时代
中国算力网的发展愿景是构建像电网一样便捷高效的算力服务网络。未来,用户将像用水、用电一样方便地使用算力资源。到2025年,网络传输节点带宽达到10Tbps,30个以上规模算力节点接入;2030年,算力汇聚达到50E,关键节点实现100Tbps通讯宽带;2035年,形成完整的体系,达到全网100Tbps的目标,为国家提供坚实的基础算力支撑。这一宏伟愿景的实现,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推动社会迈向智能化新时代。
(二)价值彰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将在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将有力推动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为新的科技革命时代奠定坚实基础。在经济社会领域,算力网将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极速体育,足球即时比分直播经济增长点;同时,通过优化算力资源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数字鸿沟,为社会公平与和谐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三)责任担当:为民族复兴贡献磅礴力量
算力网建设承载着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随着其不断完善与发展,将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等多领域发挥核心引擎作用。依托强大的算力支撑,我国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持续突破,引领全球科技发展潮流;在经济领域,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在社会层面,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优化,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算力动力。
结语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机遇与责任。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我们应以国家战略布局为指引,以攻坚突破为驱动,以体系创新为支撑,向着未来的愿景目标坚定前行。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必能铸就中国算力的辉煌未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坚实根基,让算力之光闪耀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
作者介绍
梅建平:现任中国信息协会算力网专委会主任、工信部电子科技委委员、中央网信办咨询委委员。曾任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证监会重组委委员,驻美国、加拿大使领馆科技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