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建三局深圳国贸大厦数字运维管理平台正式上线。深圳国贸大厦高160.5米,于1982年4月破土动工,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该大厦是我国最早建成的综合性超高层楼宇,建成时被誉为“华夏第一高楼”。
“如今,我们正为深圳国贸大厦量身定制数字改造方案,使其完成一次脱胎换骨的重生。”中建三局项目负责人黄根介绍,团队将聚焦可视化管理,以数据为基础、以算法为支撑、以场景为导向,为大厦重装“智慧芯”。
在深圳国贸大厦施工中,中建三局创新采用当时国内尚无先例的大面积内外筒同步液压滑模施工技术,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从最初7天一个结构层,到6天一层、5天一层、4天一层,再到30天连上10层,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由此诞生。
如今,走在深圳国贸大厦内部,智慧大屏上显示着大楼的实时减碳成果,空调机房在智能调度算法的支持下高效运行,管理人员只需一块平板,就能完成对整座大楼的巡检任务……
为更好地给大厦“巡诊把脉”,提升数字改造与日常监测的效率,在只有手绘蓝图的情况下,项目团队利用光学文字识别(OCR)+AI画图技术对大厦进行了数字化重构,完成了高精度1∶1数字孪生场景搭建,让全息影像的数据模型跃然云端。
据悉,该数字模型包含建筑外观、项目地形、大楼A座和B座内部结构以及配套设施的场景还原,并支持拆解、分层。通过IOT数据融合打通,该数字模型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管控手段靶向治理。
“细节清晰了,‘对症下药’便有了依据。”黄根说道,“这不仅为我们完成更深层的数字改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厦管理人员查询相关信息也更加直观方便。”
项目团队在更新了国贸大厦老旧设备后,还对设备进行了系统集成,为大厦的运维系统增添了预测预警和智能应急管理等功能。从此,大厦运维告别了耗能且不稳定的空调系统,迎来了变频升级和AI节能数控系统,整体效率大幅提升。
针对人工巡检效率低、成本高的痛点,项目团队以AI无人巡检替代人工巡检,形成了7×24的全天候“守护”。基于大数据的设备故障诊断替代了人工判断,建筑的日常运转从经验维护走向智能维护,系列“智慧管家”的举措让运维效率提升了30%,大幅降低人工成本。
“在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开发中,为提高能源监测精准度,我们在平台联动了所有动力设备的动态碳排放因子,对建筑碳排放进行自动采集,并对各项设备设立能耗定额标准。”黄根告诉记者,“这便于精细化控制各楼层动态能源使用,从而实现建筑碳排监测、核算、报告全过程管理。”
据测算,该平台可让大厦整体综合能源成本降低15%。黄根介绍:“基于对深圳国贸大厦的整体碳排放系统实践,我们正在参编行业内首部团标《建筑低碳施工技术标准》。”
中建三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珍敏表示,企业将传承弘扬“深圳速度”蕴含的精神,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积极抢占建筑科技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