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报告中首次调研了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现状,并带来“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达37.5%”“农民数字素养得分显著低于其他职业类型群体”“90后数字素养得分最高”“个人电脑等数字化工具的价值尚有很大开发空间”等发现。
乡村振兴作为今年中央一号的重要内容,成为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完胜后的首要任务。报告中提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需从“新IT”基础设施和数字素养两方面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以促进数字科技真正赋能于农村和农民、推动乡村发展。
国民数字素养亟待全面提升
近年来,我国乡村基础设施加速数字化、网络化,农村居民在数字化基础设施环境和网络接入条件方面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迅速缩小。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年)》,随着数字乡村战略进一步落地实施,各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拥抱数字化转型,务必提升国民数字素养。数字素养已经成为数字时代公民的基本生存技能与必备素养。从人才强国和科技兴国战略高度,国民数字素养的培育也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这一方面,欧盟、美国、日本等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比我国先行一步,更早启动了培养国民数字素养的相关举措。但我国已在拔足追赶,根据2018年发改委等19部门联合发布的《极速体育,足球即时比分直播: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2025年我国国民数字素养要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社科院调研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参差不齐,平均得分仅43.6分(满分为100分),总体处于“不合格”状态。在所有评估项目中,受访者在专业领域数字化应用能力、数字内容创建能力、数字化协作、电脑使用等多个方面的得分比例较低。上述能力是当前我国居民在数字素养方面迫切需要提升的短板。
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认为,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重中之重,在于提高其应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意识、意愿和能力,解决农村居民在数字时代“有机遇,抓不住;有条件,不会用”的问题。“这需要采用与‘家电下乡’完全不同的思路,从产品下乡到‘解决方案下乡’——整合资源,支持和鼓励相关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业厂商将智慧农业等各类数字化解决方案直接带到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中去,甚至是因地制宜的个性化定制方案。”
数字生产力工具价值有待开发
“电脑使用能力不足、数字化增收能力弱、电脑工具价值开发程度较低,是农村居民和农民群体在数字素养方面存在的主要短板。”据社科院报告显示,PC个人电脑是数字时代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数字化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战略工具,但在电脑使用能力上,农村居民得分还不足城市居民的一半。
社科院的研究数据显示,数字素养框架内的多项能力指标也与收入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包括数字化内容创作、专业领域数字化应用、电脑使用、数字化协作等。其中,受访者的电脑使用能力与收入水平总体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收入水平提升,“不会”使用电脑者占比明显下降,“熟练”和“精通”使用电脑者占比则明显上升。这说明个人电脑作为重要的数字生产力工具,有助于提升收入水平。
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智能手机在乡村地区的全面普及,农村居民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正在快速接近城市居民。但与此同时,超过1/3农村居民使用智能手机仅为进行娱乐消遣活动;近1/3农村居民认为手机或电脑的应用对个人就业/创业及收入提升“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说明,尽管数字化设备在农村地区普及程度已经很高,但数字化设备的工具价值还有待开发、增收价值还有待释放。
姜奇平表示,乡村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不应该用一种简单的扶持、粗放的投资、数量型增长驱动的思路,而是需要以端、边、云、网、智为代表的“新IT”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的系统性思维来破局。“在加快推进新基建的背景下,要在农村地区进一步促进数字科技与种业、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姜奇平认为,新基建本身就具有转型、升级的功效,而且是面向消费的。比如以数据供应链整合传统的物流、资金流、人才流,实质性的改变是让供应链从生产主导变为消费主导,从成本节约转向消费体验带来的高附加值。这一点对于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弥合城乡“数字素养鸿沟”,进而为乡村振兴赋能意义重大。